小米汽车发布会里的那些营销技巧
小米汽车发布会不仅仅是汽车圈的盛典,连带着广告圈也是一同膜拜的。小米发布会之后,我们针对其中的营销话术、整体节奏进行了一次讨论,挑一些给大家聊一聊,真的是值得所有公司学习。

一、发布会前的预热

从小米宣布造车开始,关于小米的新闻就一直不断。甚至雷军在两会现场的采访都是直接安利小米汽车,这一招,就直接破圈了。


在这段时间内,雷军不断在各类社交媒体上宣称“不会便宜”等信息,这种和小米品牌“性价比”直接对冲的矛盾,迅速引起了相关群体的讨论,在临近发布会的时间里,雷军开启了工厂直播,这一招也是创新。在此之前,从来不会有一家企业的老总带着你逛工厂,直至今日极氪的工厂参观资格,也是普通车主很难享受到的待遇,可以称之为福利了,雷军这么干了,而且一播就是连续剧,待遇拉满。

在这之中,由于网友对小米汽车工装的感兴趣,小米团队立刻策划了一次“工装售卖”的营销事件,限量800件,而且也并不便宜,在瞬间被一抢而光,再次营造了沸点。这一点应该是灵光一闪,值得加鸡腿。


二、小米SU7的定位对标


这个也是大家讨论的比较多的一点,从战略来看,其实小米本次对标的两个对象,一个是电车的行业标杆,一个是顶级豪车的行业标杆。用两个标杆的固有影响,迅速的将小米汽车这个新产品的形象,钉入消费者的概念里。


这个很容易理解,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周总理请他看《梁祝》,尼克松问这是什么故事,周总理回答道,这是中国的《罗米欧与朱丽叶》。尼克松瞬间了解。差不多的意思,这样的营销手法也常见于国内外各类品牌广告,尤其是护肤、美妆、母婴类,最多。


但小米的巧妙在于,他精准的找到了标杆的最弱点,并进行了强对比(当然这也是对标对象本身的原因)。比如用硬件配置去对比特斯拉而不是对标国产新势力,用电车性能去对比油车保时捷,同时,用单纯的产品价值去对标保时捷的产品价值与品牌价值(毕竟在车这里,小米相对于保时捷几乎没有品牌价值),提高自己“物超所值”的概念。不过扬长避短,寻找核心优势,这都是营销中的常规手法,这是战术。至于品牌价值是什么概念,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了。


三、洗掉原有印象,植入特定概念


这是本次发布会我们最拍案叫绝的一点。雷军在台上,用揭秘行业内幕一般的话术技巧,告诉受众,500V以上都叫800V,而小米的400V,其实有470V。潜台词就是,虽然小米受制于概念是400V,但是实际上,小米的400V已经无限接近于500V(800V)。单看这句话,也许会有人去找毛病,说混淆概念,但实际上你要真去查,你就会发现,350V-450V这个区间统称为400V,而小米的400V,峰值470V,的确是超越了这个界限。


这就是雷总最厉害的地方,你知道他在故意夸大,但是从某种角度,他又是能够里的住脚的,切入点可以说神之一手。


这也是为什么说雷军是营销大师,营销不是骗人,营销话术不是胡说乱造,每一个点,既要有效果,吸人眼球,还要经得起推敲,至少不能让人驳倒。这才是大师。


话说回来,那既然小米的400V已经和800V无异,那小米的800V又是什么呢?是无限接近900V的概念,再次引来群众欢呼。(当然台下各位大佬笑而不语)


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只要你接受了“500V以上就是800V“的设定,后面的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四、共情

这是为什么我喜欢雷军的一点,太会共情了。即使是身价千亿的老总,他身上永远温文尔雅,有一种书卷气和技术者的气质,毫无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杀伐果断的戾气。


上台第一句,我给大家汇报一下。这一句话,就足够让很多米粉动容了,在发布会中,借着介绍小米周边产品的机会,雷军展示了作为家长对孩子一般的关心。他担心你夏天太晒,担心夜晚没灯,担心下雨没带伞,又或者湿漉漉的伞没地方放,担心一起出去玩没准备对讲机,等等。


完美诠释了小米为用户考虑到的周到。(当然,我认为这对一辆车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但是对于品牌来说,价值很大)


而在最后,深知su7作为第一款车还有诸多问题的雷军,深深鞠了一躬,希望大家嘴下留情的场面,更是激发了几乎所有观众的热情和感动。论情绪能力,雷军值得所有公司的老总学一学,高高在上的人设,没人喜欢的。


四、发布会的长尾效应

直至今日,发布会的长尾效应仍旧存在,还是有很多人在回味、在引用发布会的语句、数据、场景,媒体也在对比实车表现于发布会数据之间的差距,以小米的营销手段,所有的车企,都要好好斟酌了。

共1条评论
虽然在网络上热度不减,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大定定单量将逐渐回落到正常水平
没有更多内容啦~

1

收藏

加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