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做到万亿市值的秘密,起底王传福背后的“比亚迪工程师天团”
“今时今日,即使所有财产包括土地、厂房、专利、股票全部消失,只要这些工程师还在,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2013年9月 王传福

      2003年1月22日,年轻的“技术狂人”王传福做了一个违背股东的决定:斥资2.7亿元购入秦川汽车77%的股权。那一段日子,他被骂惨了,有媒体直言,“比亚迪造车是无知者无畏的不知深浅的大冒进”。

      果然,就在收购的次日,比亚迪就迎来基金机构的“洗仓”,股价随即开始暴跌,两天内市值蒸发了27亿港元,且后续跌幅加剧,惨不忍睹。

      可就在如此艰难的时刻,王传福又做了一个让股东心在滴血的决定:给秦川所有员工全面加薪,且无一人被裁。

      在王传福看来,当时的自己是造车的门外汉不假,可秦川的那些汽车工程师,他们却是造车的栋梁之才。

      显然,自王传福把脚迈进造车门槛的那一刻起,工程师在比亚迪就拥有崇高的地位。这种对工程师的尊重与推崇,融入了比亚迪的血液里,流淌至今。

      在收购秦川汽车之后的第一个20年,凭借数以万计的工程师们的创新和努力,铸就了比亚迪在电动化技术的领先,从而以绝对优势赢下电动智能化的上半场,一举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品牌销量冠军。同时在全球市场超越日本的铃木集团,位列全球销量第九位。这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以来,第一次有中国品牌达成这样的成就。

      2024年1月16日,在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第二个20年的元年,比亚迪在深圳举办了“梦想日”。璇玑架构、车载无人机、手掌钥匙、全场景车载卫星通信、易四方泊车、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王传福“技术鱼塘”里面的大鱼一条条的跃出水面。

      当晚,已经不再年少的王传福仍旧“轻狂又热血”地谈论着他的梦想,比亚迪的梦想,中国汽车的梦想。而能实现这些梦想的,正是他引以为傲的比亚迪工程师天团。

      廉玉波、陈刚、杨冬生、任林、罗忠良、宫清、姚伟、江向荣、刘斯源、彭旺。

      当晚,和王传福一同亮相的10位比亚迪工程师天团代表都是中国汽车科技界的翘楚,他们背后站着的更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汽车研发团队——十大工程师天团,9.1万名比亚迪工程师。

      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马云和他的十八罗汉。他们携手并肩纵横商场,罕逢敌手,仅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打造了一个电商帝国。那么,这些跟随王传福征战电动智能化战场的工程师天团究竟有着怎样的战力和战绩,十大天团代表又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往事呢?

1.电动化天团 

       电动化是比亚迪20年来制胜的秘诀。从比亚迪汽车成立的那一刻起,王传福就立志成为燃油车的掘墓人。如今,电动化天团拥有2.5万名工程师,是比亚迪人数最多的研发团队。

  198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廉玉波是电动化天团的代表,担任比亚迪研究院院长,他也是最早加入比亚迪汽车的人之一。儿时的廉玉波对飞机大炮十分喜爱,高考时他以高出录取线60分的成绩进入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梦想着造飞机。可是命运却跟他开了个幸福的玩笑。2003年收购秦川汽车后,王传福无暇顾及狂跌的股价,随即远赴上海,约见了当时国内著名的汽车设计专家——廉玉波。在上海金茂大厦谈了几个通宵后,廉玉波决定加入比亚迪。后来廉玉波在上海招了几十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购置了一些设备,比亚迪上海研发中心就此诞生。自2004年全面负责比亚迪汽车研发工作至今,廉玉波和团队研发了F3、F6以及2016年至今陆续上市的新能源王朝系列车型,累计20多个车型、100多款。

  廉玉波的电动化天团还对一个个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展开攻克,比如刀片电池、双模技术、e平台、CTB技术、云辇等。正是这些研发成果,才使得比亚迪在电动化战场捷报频传。廉玉波本人也在2018年荣获中国汽车产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杰出人物奖”,2024年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2.半导体天团

  半导体天团可以说是比亚迪的奇兵。在前两年的“芯荒”危机之前,甚至外界都没注意到它的存在。但事实上,早在2004年,比亚迪就成立了一家半导体公司,并于2008年收购宁波中纬半导体晶圆厂,次年其IGBT芯片即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算下来,比亚迪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才攻克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等核心技术,打破了国际巨头的技术垄断,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企业。当其它车企因缺芯而减产停工时,比亚迪反而能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为其它中国车企提供芯片。现在,半导体天团拥有5000名工程师,他们是比亚迪的抱“芯”者。

  1998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就加入比亚迪的陈刚是半导体天团的代表。虽然陈刚第一学历是学的化学,但是他自身的悟性是很强,在之后日渐的业务打磨下,也逐渐变得成熟专业。在比亚迪的二十多年里,陈刚担任过比亚迪副总裁、第六事业部总经理兼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等职。据传,其2019年的年薪高达353万元。2020年,陈刚开始担任比亚迪半导体董事长兼总经理,也是在那一年,比亚迪半导体进行了重构,业务版图进一步扩大,主营业务涵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IC、智能传感器、光电半导体、制造及服务五大板块,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

      “芯荒”之时,陈刚表示,车规级芯片的合作要摒弃传统的垂直协同模式采用网状的协同模式。垂直协同模式下只能进行单线联系,车厂无法直接和芯片设计环节沟通;而网状协同模式下,汽车厂商可以直接与不同环节的企业沟通,同步信息,共同发展。

  2019年,比亚迪半导体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20年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多次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芯”称号。当下,随着新能源汽车从上半场的“电动化”转向下半场的“智能化”,车规级半导体市场必将进一步爆发,比亚迪半导体也将同步崛起。

3.智能化天团

  16日晚的“梦想日”,已经在电动化战场大胜归来的王传福向智能化发起了总攻,向外界展示了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智能化技术,并喊出“整车智能,才是真智能。”而王传福的底气则来自于一支由1.5万名工程师组成的智能化天团。

  2005年从东北大学毕业的杨冬生是这支天团的代表。进入比亚迪后,他从工程师做起,历任汽车工程研究院底盘部副经理、总裁高级业务秘书、产品及技术规划处总经理等职,一步步成长起来。杨冬生自2006年起就扛起了研发智能网联系统的重任,并在2013年带领团队主导了比亚迪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开发。

    2021年3月,杨冬生被任命为比亚迪副总裁,由此成为比亚迪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同时他还兼任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负责插电混动和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在主机厂,产品规划和新技术研究院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前者是企业的决策中枢(大脑),后者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灵魂),杨冬生则主掌着比亚迪最核心的部门。

  当晚,杨冬生向外界介绍了行业首个智电融合的智能化架构——璇玑架构,这是智能化天团最新的成果。其实,杨冬生还是比亚迪DM技术总设计师,在他的带领下,比亚迪研发团队突破了技术壁垒,打通了燃油车和新能源的关联。2020年6月,比亚迪首次对外透露DM-i超级混动系统,这也是比亚迪最强的护城河。

  在比亚迪赢得电动化后,智能化就已经势在必得。王传福说,未来,比亚迪将在整车智能领域投入1000亿元,仅仅智驾团队就有4000余人。杨冬生领导的智能化天团,未来无疑会受到更多关注。

4.轨道交通天团

  多年以前,在北京开完会的王传福驱车赶往机场,却因堵车误机。这让一向分秒必争的王传福十分生气。于是这位狂人工程师当即想到了一个长久的解决办法——治理交通拥堵问题,云轨是最棒的选择。2016年,比亚迪历时5年科研,累计投入50亿元,成功打造出了跨座式单轨“云轨”,正式宣告进军轨道交通。王传福说,云轨将再造一个比亚迪。

  “梦想日”亮相的轨道交通天团有2000名工程师,而该天团的代表正是当初在秦川汽车任职的任林。2003年,王传福收购秦川汽车后,他便随之进入比亚迪。任林先后担任比亚迪轻轨研究院院长、第二十一事业部总经理、比亚迪慈善基金会理事等职务。作为比亚迪的老将,生于西安的任林十分擅长学习,工作后,他曾在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甚至奔赴日本进修。2017年1月,任林和王传福兄长王传方同时被任命为公司副总裁。据悉,2020年任林的薪酬467.8万元;2021年、2022年薪酬分别为519.4万元和572.8万元。两年时间增长100多万,足见其贡献之大。

  事实上,任林不负王传福的厚望,比亚迪云轨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已获授权专利约1.8万余项。如今,进入坪山中央大道北路的比亚迪总部,最醒目的是那段绕行园区的高架路,这是比亚迪云轨实验路。目前,比亚迪轨道交通产品已落地中国银川、重庆,巴西圣保罗、萨尔瓦多等海内外诸多城市,成为中国首家在轨道交通领域出海的民营企业。

  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的当下,似乎很少人注意到比亚迪云轨的光芒。但和新能源汽车一样,云轨也必将助力比亚迪实现绿色梦想。

5.汽车集成天团

  比亚迪垂直整合模式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汽车集成能力。“梦想日”亮相的比亚迪汽车集成天团和它的10000名工程师,提供汽车电气化解决方案,是比亚迪所向披靡的关键。

  2005年加入比亚迪的罗忠良是汽车集成天团的代表,现任弗迪科技董事长。进入比亚迪时,罗忠良主要负责做机器人产业。一年后,项目结束,公司决定不再投产这个产业。罗忠良和团队接公司通知,从零开始,做了差不多一年的工程建设,也就是坪山工业园基地。2008年,比亚迪第一款B级车F6在坪山落地,罗忠良和团队转入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产品的开发,负责冲压件和机加件配套。同年,公司决定停掉孵化了三四年的安全带配套项目,罗忠良闻讯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状,带领团队用2个月时间解决了质量和交付问题。现金流是市场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为了盘活固定资产,罗忠良和团队狠抓库存,通过库房、配送、管理责任的改变,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降了4.1亿的库存。

    为了赢得客户,罗忠良和团队从2018年就开始和对手做全方位对标,去了解对手的技术、产品、人才储备、管理能力、内部的规章制度模式以及文化。每个产业都去找标杆,比如线束对标世界顶级品牌。通过全面对标和改革,弗迪科技迅速进化。

  对于工程师,在罗忠良看来,工程师跟科学家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是发现问题,工程师是解决问题的,要的是结果。后来,他在给新人分享心路历程时,说首先要做一个靠谱的人,其次要时刻准备着,因为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弗迪”正暗合了工程师必备的品质:“弗迪”一名,源于《诗经.大雅.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寓意着诚实有信,踏实精进。

6.新材料和基础科学天团

  作为一个技术至上的企业,比亚迪非常注重研发。1997年,在比亚迪成立之初,就成立了中央研究部,专注基础研究。但随着比亚迪的发展,基础研究的方向也有所扩大。比亚迪新材料和基础科学天团拥有3000名工程师,致力于解决产业相关技术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

  在比亚迪工作了21年的宫清是新材料和基础科学天团的代表,也是“梦想日”当晚王传福邀请上台的十位天团代表中唯一的女性。宫清的学历水平很高,是王传福的校友。1989年12月,她毕业于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并获取了工学硕士学位。后来她继续深造,又于2002年12月获得中南大学博士学位。在加入比亚迪前,宫清曾有过在高校任教的经历。2003年加入比亚迪后,宫清先后担任过客服部经理、中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采购一处总经理等职,现任新材料和基础科学中央研究院院长。

  很多人都记得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民疯抢口罩时,比亚迪短短数天内爆发口罩产能,解决口罩荒。当时正是宫清带头组建研发团队,正常需要2个月才能完成从购买到组装的生产线,比亚迪仅用13天就完成。如今,除了早期的材料研究外,新材料和基础科学天团的研究还扩展到了算法、光学、声学,包括力学制造、金属等各种研究,全方位地支撑起比亚迪在各个产业的发展。

7.动力总成天团

  动力总成,英文名称Powertrain或Powerplant,是指车辆上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道路上的一系列零部件。在汽车制造中,动力总成对提高电动化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技术和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性能和成本。比亚迪的动力总成天团拥有7000名工程师,笃信用技术驱动世界,他们是比亚迪汽车拥有超高性价比的原因所在。

  弗迪动力总经理姚伟是动力总成天团的代表,是十位天团代表中最低调神秘的人物之一,网上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公开采访。他所领导的“弗迪动力”经营范围为汽车动力系统技术研发;发动机、变速器,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模具、齿轮,铸件制造和销售。

  此外,“弗迪动力”还经营电动车高压配电箱、高压线束其零件制造和销售;新能源电机、电控、电源及零件制造和销售;智能转向系统、智能制动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制造和销售等。

8.电子研发天团

  2021年,当王传福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说出那句“华为的手机大部分是我们造的”的时候,比亚迪电子这个巨无霸就清晰地浮出了水面。成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电子是全球仅次于富士康的代工厂。比亚迪电子研发天团拥有1.1万名工程师,他们共同造就了比亚迪电子帝国。  

  复旦大学毕业的江向荣1999年就入职了比亚迪,从制造部经理起始,历任精密金属制品工厂厂长、技术开发中心总经理、第一事业部副总经理等职,现在是比亚迪电子事业群CEO,也是比亚迪电子天团的代表。2007年,比亚迪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收入达91.9亿元,占营收的43.3%,几乎再造了一个比亚迪。同年,比亚迪将这部分业务拆分出来在香港主板单独上市,字号是“比亚迪电子”。

    与比亚迪创立早期依靠人工的模式不同,江向荣十分重视自动化,曾每年投入超5亿元在升级自动化上。比如,2015年比亚迪电子的产值为200多亿,2018年是400多亿,在产值增加的同时,员工数量并没有增加,这是自动化最直观的体现。

    疫情期间,江向荣和团队为生产口罩完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3天画出400多张图纸。彼时的江向荣,带领团队承包了口罩厂最大量的产线,每天都扑在产线上,废寝忘食,王传福见了他也亲切地称他为“小江”。在口罩工厂布列整齐的100多条产线中,前21条产线最为特殊,他们每一台都是一个新的版本,是比亚迪口罩机快速优化迭代的印迹。由于是最早实现市场化独立运营的团队,其实这种快速换代是比亚迪电子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永远保持战时状态,永远与时间赛跑。

  目前,比亚迪电子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大规模提供金属、玻璃、陶瓷、塑胶等全系列手机结构件及整机设计制造解决方案的公司,合作伙伴阵容里包括华为、三星、苹果、Google等全球逾百家知名品牌。随着比亚迪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崛起,比亚迪电子的未来也充满了想象力。

9.电池天团

  电池可以说是比亚迪的本命物。当初,王传福正是靠着“手搓”电池在深圳扎根崛起,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王传福又靠动力电池独领风骚。可以说,比亚迪汽车的成功,除了DM技术,刀片电池功不可没。由10000名工程师组成的电池天团毫无疑问是比亚迪动力电池的缔造者,提供全领域电池解决方案。

  弗迪电池COO刘斯源是比亚迪电池天团的代表,作为技术大牛,他是比亚迪十大天团代表里唯二的神秘人物,公开信息十分有限。但比亚迪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成就侧面可以反映刘斯源的过人之处。2020年3月29日,比亚迪正式发布刀片电池。该电池采用磷酸铁锂技术,通过结构创新,不仅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能量密度逼近三元锂电池,而且安全性大大提升,完美通过了针刺测试和重卡碾压测试。刀片电池首搭于“汉”车型。从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巨大的飞跃。

  由于比亚迪动力电池的优异品质,不仅已经搭载在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上,而且还外供给特斯拉等车企。在2023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行中,比亚迪仅次于宁德时代位列第二。

  在电池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刘斯源和他的动力电池天团并未放慢脚步,而是用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目前,比亚迪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规划超过20个,2025年产能将超过1000GWh。

10.商用车天团

  谈及比亚迪汽车,外界的第一反应是比亚迪乘用车,但事实上,比亚迪在商用车领域也同样成功。由3000名工程师组成的商用车天团就肩负着“绿色交通智慧升级”的重任。

    商用车研究院院长彭旺是商用车天团的代表,作为一名80后,他成就斐然,曾荣获中国公路百名优秀工程师、深圳市高层次专业人才等奖项。比亚迪早在2008年时开始做起电动客车的研发,2009年正式对外宣布进军纯电动客车领域,2010年,在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比尔盖茨见证下,首辆K9纯电动客车在湖南长沙基地下线。

    外界现在都知道比亚迪商用车的成功,但鲜为人知的是,2008年,彭旺组建的20来人客车研发团队中,没有一个人有做客车的经验,只有部分人员有做乘用车的经验。虽然比亚迪于2009年7月收购了湖南美的客车,但其从美的客车移交过来的部分技术资料是中型车,没有12米大型客车的相关技术资料,研发团队只能自力更生。到2018年,正式成立的比亚迪客车研究院人数已超过2000余人。

  如今,比亚迪商用车产品已经覆盖K9、K8、K7、K6、K8S等全系列纯电动公交客车,C8、C7、C6等全系列纯电动客运客车,T4、T5、T6、T7等纯电动物流卡车,以及纯电动环卫车(底盘)、自卸车、混凝土搅拌车、特种车等车型产品。目前,比亚迪商用车已大规模应用于北上广深等国内城市,并出口至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结语      

      1994年11月18日,王传福带领20多人创业团队在深圳布吉租来的冶金大院里开始创业。1995年2月,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s,意即“成就梦想”。

  2024年1月,在比亚迪“梦想日”的宣传片里,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改变世界的瞬间,都有一群默默前进的工程师。在无人抵达的深空,他们论证着梦想,解析着梦想,实现着梦想。

  回首2011年、2012年,那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被质疑得最激烈的时候,被外界批评为“画出来永远也吃不到的饼”。此时的王传福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执着。他深信“能做出全球最好电池的比亚迪,完全有能力造出全球最好的电动汽车”。而支撑他这份自信的,正是比亚迪当时1万多名工程师。他说,这是比亚迪最宝贵的财富。

  2022年,比亚迪经营情况大好,随即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总计利用18亿左右的真金白银回购股份全部用于激励工程师。跟一般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仅限于高管不同,比亚迪激励覆盖的人数达到惊人的1.2万人,基本覆盖该公司旗下的工程师骨干。

  作为比亚迪的创始人,同时也是比亚迪的第一位工程师。数十年来,王传福以工程师精神浸染着比亚迪的每一个人,一手缔造了比亚迪9万余人的工程师天团。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而工程师就是这个支点。毫无疑问,拥有工程师天团的比亚迪已经撬动了百年历史的全球汽车业。

      未来,正向比亚迪走来。